1. <optgroup id="rkk08"><sup id="rkk08"><source id="rkk08"></source></sup></optgroup>

    2. 草原生態自然修復
      您的當前位置: 首頁 >> 草原生態自然修復

        一、草原生態系統定義

        草原生態系統是草原地區生物〔植物、動物、微生物〕和草原地區非生物環境構成的,進行物質循環與能量交換的基本機能單位。草地與森林一樣,是地球上重要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之一。世界草原總面積約2.4×107 km2,為陸地總面積的1/6,大部分地段作為天然放牧。

        二、草地的分類

       

        

        草地可分為草原與草甸兩大類。草原以旱生草本植物占優勢,是半濕潤和半干旱氣候條件下的地帶性植被;而一般的草甸屬于非地帶性植被,可出現在不同植被帶內。在濕潤氣候區,草甸可以伴同針葉林或落葉闊葉林出現。根據草原的組成和地理分布,可分為熱帶草原與溫帶草原兩大類。

        三、草原退化

        草原退化是全球性的環境生態問題之一。在我國,20世紀60年代以來,草原生態系統普遍出現了草原退化現象,約有90%以上草原處于不同程度的退化之中。

      QQ截圖20191212153646.png

      QQ截圖20191218153637.png

        四、草原退化的主要特征

        (1)草原群落的優勢種和結構發生改變—草群變矮變稀,可食性牧草減少,有毒草和雜草增加。

        (2)生產力低下,產草量下降。

        (3)草原土壤生態條件發生巨變,出現沙化,鹽堿化和沙塵暴。

        (4)固定沙丘復活,流沙掩埋草場

        (5)老鼠、蝗蟲危害猖獗

        (6)動植物資源遭到破壞,生物多樣性下降。

        五、草原退化的原因

        自然因素:干旱、風蝕、水蝕、水災、沙塵暴、鼠蟲害等。

        人為因素:如過牧、濫墾、過伐等。由于長期的不合理利用甚至掠奪式利用,導致生態系統功能紊亂、失調和衰退,使草原的生態與生產力不斷下降。

        六、草原退化的階段

        (1)草群變矮,蓋度、產量下降。這時的草地如果給予適當的利用或休歇,可望短期內恢復;

        (2)植被組成成分發生變化,劣質低質雜草以及毒草大量滋生。這時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尚可在較長時間內恢復;

        (3)生草土層完全破壞,這時植物成分和生境都發生了變化,難以恢復。

        七、溫帶草原牧場恢復措施

        (1)改善土壤結構

        土壤結構(粒徑、孔徑、縫隙)會影響土壤濕度和植物的萌發。沃土的存在對植被的建立十分重要,土壤中的鹽類會阻礙一些種類的萌發。

        (2)控制一年生雜草。

        (3)多年外來種植物的控制:具體措施如耕地、使用除草劑、收割和火燒等。

        (4)淺耕翻:適時進行淺耕翻松土對退化草地生態系統的恢復有明顯的效果。如內蒙古典型草原地帶的退化草原,進行松土處理后,土壤通氣性好轉,孔隙度增加,有利于土壤動物和微生物的活動

        (6)合理調控畜牧:在內蒙古小禾草典型草原放牧場上,通過輕度輪牧的草地生產力的恢復大于無牧封育草地。此外逐步增加舍飼比例,逐步改變過去放牧的養畜方式也是草地恢復的重要措施。

        (7)控制人口數量,加強農牧民生產技術培訓:將人口數量嚴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, 當正常的農牧業生產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時,他們就會通過不合理的社會活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。因此,要想從根本上退化的草原,首先要控制住人口的增加。

      QQ截圖20191218153819.png

        (8)選育優良牧草種:采用現代生物技術措施,選育出新的抗旱、耐旱的牧草品種,以適應內蒙古嚴酷的自然條件。從國內外引進優良牧草,通過引進馴化、培育和改良,選出優質的牧草。

        (9)圍欄封育、劃區輪牧:劃區輪牧可以改善草地植物成分,提高牧草產量和品質,達到草地改良的目的,且有助于草地的管理,可以節省勞動力,降低牧民勞動強度,同時在不放牧和放牧區內可以進行草地的補播、施肥、消除毒害等作業。

        (10)灌溉施肥:加強對草地的能量和物質投入,以提高草地的生產力。有研究表明,增施有效養分可顯著提高草甸的生產能力。在干旱區,尤其是早春嚴重干旱的地區,加強對牧草的灌溉,可促進其生長,提高產量。

      QQ截圖20191218153853.png

        (11)建立草地生態監測和預報體系:利用科研機構建設的草地監測網點,運用現代科技手段,對草地進行動態監測,獲取草地的動態變化信息,及時對草地實施有效地調控和管理。對草地出現的各種自然災害、鼠蟲病害,加強預測和防止,阻止草原的進一步退化,實現資源利用、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的良性循。

        (12)加強管護,推進禁牧走上法制化軌道:為保證禁牧工作順利實施,可由畜牧、林業、水保、公安等部門組成專門的執法隊,對禁牧工作進行專項查禁和定期檢查,加大執法力度,切實增強廣大群眾的生態保護意識。同時,還應制定相關民約,使群眾進行自我約束,自我管理。

      ?
      Copyright?2019 寧夏錦潤生態建設有限公司 寧ICP備15001105號

      寧公網安備64010602000858號

         網站設計制作:銀川天脈網絡
      AV一区精品在线观看